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首页 > 育儿 > 2021年儿童十大事件发布 《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上榜

2021年儿童十大事件发布 《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上榜

发布时间:2021-11-20 09:37:22   来源:育儿   阅读:

【https://www.xwpdw.com--育儿

为回应未成年人保护新需求层出不穷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2020年10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工作,并于今年的6月1日儿童节当日正式生效。作为我国未成年人领域的综合性、纲领性法律,未保法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与司法的六大保护体系,破解了此前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基于此,今年我国在领导机制、政策保障、家庭教育、网络保障等方面全力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有力地回应了未保法对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呼吁和倡导,进一步深化落实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

2021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强有力的统筹领导机构形成,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形成强力支持;“双减”政策的实行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的落实为学校保护提供有效保障;网游新规定的出台有望对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现状进行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行,全面助力良好家风、家教和家庭的建设。同时,“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倡导建立儿童友好型城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正式发布,开启儿童保护新征程。

另外,诸多社会事件反映了社会各界均在努力打造更加积极友善的儿童生存环境。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未成年人诉讼,剑指网络沉迷问题,意在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河南暴雨灾害中儿童救援队伍的身影,让社会公众再次认识到未成年人不仅仅是亟需保护的脆弱主体,还是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然而,虽然未成年人保护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是儿童暴力事件、自杀事件的悲剧仍频频发生,警醒着我们现实依旧严峻,政策法规的深化落实是社会各界需要持续推进的重大事业。

因此,2021年末之际,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联合网易亲子,再次评选年度值得关注的儿童权利十大事件。从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热点事件两个方面,以未保法的实施为引导,盘点儿童权利保护的几大方面具体如何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同时刻画儿童权利的现状及挑战,并期待与公众共同关注儿童权利事业的发展进程,呼吁社会各方面力量一起加入到儿童权益保障的事业中来。

法律法规政策:

1、国务院办公厅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2、全国中小学正式实行双减政策和“5+2”模式、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实施

3、史上最严未成年人网游限制新规出台,防止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

4、家庭教育促进法颁行,全面助力良好家教、家风和家庭的建设

5、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正式写进十四五规划,落实儿童友好理念的核心要义

6、《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正式颁布,指引新征程方向

社会热点事件:

7、河南暴雨中的出现儿童救援,体现儿童自身的社会能动性

8、全国首例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提起,腾讯旗下游戏被诉

9、未成年人自杀事件频发,家庭教育及学校保护引人关注

10、建水县针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案件处理专业得当,获众多好评

法律法规政策

01国务院办公厅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事件概述

为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成员由民政部、中央网信办、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机构的负责人担任。

6月6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通过审议。《意见》明确未成年人领导小组的重点任务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学校保护工作、加大社会保护力度、完善网络保护工作、强化政府保护职能和落实司法保护职责六个方面。领导小组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的方式,推动各地党委和政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工作绩效评价,依法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乡镇(街道)、村(社区)职责范围。其次,加强未成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建立改善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场地和设施,并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同时,深入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最后,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重大事项通报制度。

本文漫画作者:北师大二附中学生 老陈醋

推荐语

领导小组的成立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其并非基于某一阶段性目标而设立,而是一个常态化的机制形成。这也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政府责任的具体落实,具体职责包括从国家层面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部署、规划协调、推动执行、督促督办、研究等顶层设计工作。未成年问题靠单一部门难以解决,需要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介入、配合、协作,以帮助实现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的成立意味着一个整体、完备、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已经形成,未成年人的问题不得再被相互推诿。未来在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涉及未成年人权利的有关问题有望得到更有力和全面的解决。

小组的成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服务态系,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02全国中小学正式实行双减政策和“5+2”模式,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实施

事件概述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对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释放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信号。同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通报重点是各地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情况、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情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等。8月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工作时表示,2021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力量。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严格限制违规校外培训的开展,切实落实减负目标。

同时,今年9月生效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承接对未成年人有特殊照看人员的责任规定,将性侵害、性骚扰纳入专项保护。另外,明确了学校及教职工不履行责任的具体处理办法,为下一步加强管理问责提供了更为明确的依据。

推荐语

“双减”直接限制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缩减了其进行课外培训的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可谓是影响巨大。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制度,把操控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资本关进笼子,目的正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本质,从根子上为校外培训去火降温。然而,要解决校外培训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题作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做到应教尽教,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服务体系;同时,家长也需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少些成绩攀比、多些亲情关爱。中国经济网也指出,减负并非“放养”。学习本就是一个竞争、拼搏的过程。合理的压力反而能促进学生成长。政策反对的是无视孩子成长规律,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因此,既要严惩贩卖教育焦虑的不良培训机构,也要保障正规培训机构的合法权益,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初心。

03史上最严未成年人网游限制新规出台,防止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

事件概述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主要规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其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陆要求,规定所有游戏必须接入指定的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且用户有真实有效的身份。最后,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对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长、注册登录情况、付费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游戏企业进行处罚。

9月14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成功查处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其自营的游戏平台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案,总队依法对该公司做出警告、罚款10万元,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该案是中宣部在全国启动文娱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后,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查处的全国文化市场"第一案",也是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打响的"第一枪",对在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敷衍懈怠的游戏企业供应商、运营商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推荐语

该通知对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提出具体明确要求,着力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会效果。有利于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行业、游戏企业要把防沉迷作为游戏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也需要广大家长、老师更好地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切实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其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新闻出版署将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专题教育,推动广大家长、老师、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培养和提高网络素养,督促家长加强对孩子游戏账户的管理,指导未成年人再使用网络游戏时进行真实身份验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长规定,形成落实防沉迷要求的社会合力。这将会进一步督促网络游戏行业加强与家长、老师、学校的联动沟通,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04家庭教育促进法颁行,全面助力良好家教、家风和家庭的建设

事件概述

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通过,并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该法将“家庭教育”的概念定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文化修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法律还具体规定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应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同时对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如何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倡导性指引,并在其拒绝或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实施不当的家庭教育等必要情况时进行相关干预。同时,为了防止公权力对家庭过度干预,新法删除了草案中关于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

家庭教育促进法在二审草案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在家庭教育内容指引上,细化“身心发展”概念,强调保证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加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时间运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同时预防其沉迷网络。

推荐语

家庭教育立法主要是为了促进家庭教育,确认家庭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而国家、社会为家庭提供支持、协助。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主体,国家不过度干预,而是提供一定的支持举措。家庭教育促进法突出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服务,立法重心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帮助和指导,有利于推动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强大合力。同时,和“双减”政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内容相承接,形成良性互动、相互弥补的法律体系。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能够弥补我国目前法律体系中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细化和完善家庭教育的概念,助于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05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正式写进十四五规划,落实儿童友好理念核心要义

事件概述

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即通过倡导儿童优先理念,鼓励政府制定实施促进儿童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儿童得健康教育、福利和安全,包括儿童友好政策、友好人文、友好服务和友好环境四个核心要义。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建设,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和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到2035年,全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超过50%,有100个左右的城市被授予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称号。

推荐语

当今城市建设正由注重发展速度向重视发展质量转型的时期。加入儿童视角审视城市发展能够让城市发展更加精细化,更加包容有爱,成为一个真正注重人文关怀的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儿童友好城市”的使命愿景是,每个儿童和青年都能拥有愉快的童年和青年时光,在各自城市和社区中,平等享有自身权利,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全国政协委员吴以环表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创新的一个“小切口”,但却并非小事。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人才战略的大事,建设适宜儿童健康成长、生存发展的友好城市意义重大。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倡议提出后,武汉、长沙、深圳、上海等城市积极响应,将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本市发展规划及纲要,同时召开专家研讨会,为各市的建设工作提供意见。深圳市已先行印发了《关于先行示范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意见》及《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安全、公平、符合儿童需求、适应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具有全球城市人本特征的儿童友好型城市。

06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正式颁布,指引新征程方向

事件概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8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并于9月27日正式颁布。《纲要》强调注重对儿童的全方位保护,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首先,新的纲要更加强调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保护,如提出了控制儿童近视率、增强儿童身体素质、保证儿童睡眠时间等要求。同时,提出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务,要求引导儿童树立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鼓励、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加强防范性侵害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教育方面,新儿纲强调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后,注重儿童福利的发展与建设,逐步建成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在上一阶段纲要对困境儿童保护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孤儿、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生存、发展和安全权,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以及有效预防和处置学生欺凌现象。

推荐语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纲要》的发布有助于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同时,《纲要》回应社会问题,与时俱进,和新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互相呼应,引导各项文件的落实,指引新历程中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方向。

社会热点事件

07河南暴雨中的儿童救援,体现儿童自身的社会能动性

事件概述

2021年7月19日,河南许昌由于突降暴雨造成路面严重积水,车辆无法同行。一群孩子担心路过车辆被淹而冒雨在路上阻拦车辆,提醒司机前方路况不宜继续前行。同时,这群被雨水淋湿的孩子还帮助因积水出现故障的车辆司机将汽车退离积水处。其中一名少年称,自己爸爸的车被淹过,当时就希望能够有人提醒司机绕行。现在他主动和伙伴们一起加入这场“救援”中,希望自己的行动可以挽救相似的情况。

推荐语

长期以来,儿童只是被简单地视为一个弱小的、需要被救助的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保护和关怀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心。但河南暴雨中这些小小少年的身影正告诉我们,儿童也是一个有自主能力的群体,并希望能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不能忽视他们自身的能力、担当和社会能动性,同时应努力创建儿童友好的参与环境和参与机制。

08全国首例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提起,腾讯旗下游戏被诉

事件概述

2021年6月1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就腾讯运营的“王者荣耀”手机网络游戏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一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这是全国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具体来说,中心认为,“王者荣耀”手机游戏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游戏注册、实名认证等操作进行有效管理,如游戏商场充值限额及抽奖模式违反了国家规定,也未对未成年人的充值消费进行限制。其次,中心认为这款游戏在角色形象、抽奖规则、语音交流、聊天频道等方面均存在大量不符合“12+”适龄等级的内容及设定,并篡改了历史人物形象,践踏民族传统文化;最后,该游戏有潜在的诱导性沉迷设定,且防沉迷系统存在大量漏洞,弱化了未成年人的自控力,增加了沉迷风险。中心认为,该游戏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侵害包括大量儿童沉迷游戏、缺少现实多元互动而造成的身体损伤、部分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荒废、对其历史认知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对未成年群体价值观形成错误导向。

推荐语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零六条增设公益诉讼条款,为司法办案明确了法律依据,未成年人公益诉讼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案是新的未保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件,也是全国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件。在此之前,首例由检察院提起的为常年人公益诉讼已在今年3月审结。这些案件的审理过程及裁决结果都会对后续的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持续受到关注。公益诉讼及其他方式的开展有助于对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运营进行监督,督促和推动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监管部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当然,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一项系统工程,公益诉讼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同时也需要社会其他力量及家庭的合力。

09未成年人自杀事件频发,家庭教育及学校保护引人关注

事件概述

“上海14岁女孩自杀,留下千字遗书”、“深圳市15岁中学生因和家人发生争执坠楼”等案件呈现出因家庭问题而引发的悲剧。上海14岁女孩在遗书中讲述在父母高压式教育下承受的压力:如达不成父母的标准,会被咒骂甚至挨打。深圳15岁中学生则是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和家人发生争执,最后坠楼。

“成都49中学生坠亡”、“重庆15岁女孩校内坠亡”等事件则反应出在学校管理方面的不足,出现了校方对意外事件反馈及通知不及时的情况,使事件没有得到及时适当的处理。

推荐语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是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人只有获得了生存权,才具有现实条件有效地行使其他权利。学业、家庭等问题导致未成年人自杀,反映出了教育或监护不当对于未成年人生存权的侵害!悲剧事件的频繁警醒着社会各界应深入思考事件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一方面,未成年人自杀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家庭教育带来的创伤。这警示家庭教育应该被重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重视家庭教育方法和教育工作的进行;同时呼吁社会及公权力给予家庭教育更多指导,促使家庭教育态度正确、方法得当、交流顺畅,避免更多被忽视的悲剧的发生;《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的修订也在法律层面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保驾护航,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另一方面,对未成年人有特殊照顾或教育职责的机构和个人,应当承担起特殊责任。虽然刑法修正案的颁布对这类人员进行了特殊规定,社会事件的发生还是在不断发出警示,提醒特殊职责人员应当负起责任,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等相关规定,在未成年人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立即救护,妥善处理,及时通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10建水县针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案件处理专业得当,获众多好评

事件概述

9月7日,云南省红河哈尼州建水县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欺凌事件,一女孩遭多人围殴,围殴视频在网上流传。当晚,建水警方即发布警情通报称,所有涉案人员均为未成年人,全部已到案接受调查。次日,当地再发通报,称16名参与者因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公然侮辱他人、殴打让人,均将依法受到惩处。其中4名违法人员被行政处罚后,依法转入专门学校就读;未满14周岁的12人予以训诫,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在接受公安机关处理后,由学校严肃处分;另外,对不作为、慢作为、失职失责的相关公职人员,将予以严肃追责问责。最后,安排心理咨询专家对受害人进行心理疏导,将其按个人意愿转入相应学校就读;民事赔偿部分,建水县也将提供法律服务。

推荐语

未成年人事件往往涉及到多方主体,应当受到严肃处理。本次建水县的处理不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定,对未成年人施害者加以处理,将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进行疏导、教育。同时也处理了不作为的公职人员,警示公职人员应尽职尽责,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的内容;最后,重视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今年新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强调加强对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要求完善落实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的部门合作工作机制,依法依规调查和处置欺凌事件,发挥教育惩戒作用。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将学生欺凌专项治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水县的处理全面得当,回应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儿童发展纲要的要求,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责任编辑:刘淑芬_NQ4973)

转载注明:2021年儿童十大事件发布 《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上榜

本文来源:https://www.xwpdw.com/pySBJSiyHUxX.html

上一篇: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面做这些事
下一篇:丈夫去世妻子欲取回冷冻胚胎遭拒绝,法院:医院应当返还

TAG   :促进法 上榜 家庭教育 施行 事件 儿童 十大 发布 2021 

新闻推荐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