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首页 > 女性 > 人一生最大的修行,是学会如何爱自己

人一生最大的修行,是学会如何爱自己

发布时间:2023-10-09 00:00:00   来源:女性   阅读:

【https://www.xwpdw.com--女性

解读:若水

朗诵:一凡

原著:森雅基·马森

编辑: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蒋方舟说过:“真正能够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故意讨好的样子。”

然而,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和朋友、爱人的相处过程中,因处处在意别人的感受,把他人的需求凌驾在自己之上的人,不自觉地委屈自己,这种人被认为是患有圣母情结的人。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一书,给我们讲了圣母们自我疗愈的故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摆脱圣母情结,更好地爱自己。

作者森雅基·马森是一名行为治疗心理学家,英国心理学协会成员,经常受邀参加英国广播公司、其他商业电台及电视台的节目。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雅基·马森,和他的亲身经历,学习摆脱圣母情结的方法和爱自己的技巧,让自己光芒万丈。

一味地对他人付出,往往不被珍惜

圣母型人格就是一种讨好型人格,在生活中很常见。他们总会极力地掩饰自己的需求,却会无止境地为他人付出。

可事实上,一个完全没有个性的人,对他人并没有吸引力,也很难被人捧在手心。

书中有个故事:阿曼达爱上离婚后的西蒙,不惜为他洗衣、做饭、熨衣服等,每周末还坐车看他,甚至讨好他儿子。她以为,这么做可以拉近自己与西蒙的距离。

然而,她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爱,还因讨好别人而憋屈自己,导致身体出现状况。

很多时候,讨好型人格的人,都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他人身上,处处以他人感受为先,做讨好他人的事情。

就如作者所说:“在更深的情感层面,他们有一种安全感,觉得他们会得到大家的爱,因为照顾了每一个人。”殊不知,越是这样,越得不到他人珍惜。

《女心理师》里,莫宇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他害怕拒绝同事请求,会导致关系破裂,就算自己的工作没完成,也要先帮同事完成工作。

有时哪怕他就在回家途中,收到同事的一条短信,也会第一时间赶回去替同事加班。

就是这么一个对同事们有求必应的人,却得不到同事们的重视。比如在一次团建中,同事们临时转换场地竟故意不通知他。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并不能靠一味地付出以赢得他人好感。因为付出越多,别人越觉得廉价,越不会重视。

我们要做的是树立自己的底线,懂得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并努力提升自身的价值,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魅力,赢得他人更多的喜欢。

讨好型人格的人,

改变的主导权在自己手上

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其所处环境的熏陶形成的。

比如童年时,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植入到我们脑海中,影响我们人格的形成。

当父母或他人一味地打压我们时,我们对自我的评价过低,就会一味地讨好以获得他人的喜欢。

众所周知,民国才女萧红,在爱情里非常卑微。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弃一切,奔赴所爱的男人,却一次次地遭到男人抛弃。

其实,这跟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萧红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她九岁那年,生母患病去世,后母经常指着桌子椅子骂她,父亲脾气更是暴躁,她偶尔打碎一个杯子,都会被骂到发抖的程度。

正是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她的价值感偏低,对情感依赖极强,一生都要靠讨好男人而活,甚至还把自己作品的版权给了抛弃她的前夫。

当然,不只是原生家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受到评价源的影响,也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先驱卡尔·罗杰斯对“评价源”做出了定义,他把“评价源”分为内外两种,取决于是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举止,还是受他人评价的影响。

作者认为,讨好型人格的人,外源会比内源强势得多,相当于把评价自己的权利交给了别人。

书中有个故事:艾拉上高中时,因不会打扮,不会谈论异性,被一群酷女孩嘲讽是个“失败者”,而这种嘲讽被她内化了,总担心身边人会给她负面评价。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满足他人的请求。

像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是受到后天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自我有种强烈的不配得感,才会不断地取悦他人。

当我们因他人评价而内心自卑时,要懂得正视自己的价值,不断挖掘自己的优点,并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以获得别人更多的认同感,才能提升自我的信心,做更好的自己。

把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上,才能自带光芒

作者在书中提到:“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讨来的。”

当我们一味地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他人身上,就会忽视对自我的提升,对别人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毕竟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对于高价值的人,别人才会给到相应的尊重,更愿意追随。

作者提到一个故事:同事杰西卡,总害怕自己会被公司解雇,在工作上不敢拒绝同事的请求,导致自己超负荷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自我提升的事情。

可自从她关注自己、提升自己后,她变得越来越有信心和底气,敢于拒绝他人的无理请求,同事们反而给予她充分的尊重,不敢再随意使唤她了。

有时就是这样,越是爱自己的人,越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欢。这里的自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上自己想要的一生。

演员徐静蕾,她一直很清醒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通过不断学习成长,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在其他领域生根发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出色,成为娱乐圈的一名才女。

在一片不看好声中,她导演的《杜拉拉升职记》收获一亿票房,成为国内首次票房过亿的女导演。

除此之外,她所写的书法,被入选为书法计算机字库产品,成为国内首位推出个人字库的演员。

丁尼生说过:“唯有自爱,自识自制,指引人生,才能导出神圣的力量。”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懂得活出自我。对于自己热爱的事情,也要用心经营,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做出成绩,让自己光芒万丈。

懂得拒绝他人,是建立底线的开始

讨好型人格的人,因过于在乎别人的负面评价,导致严重缺乏自信,在他人面前显得唯唯诺诺的。

想要摆脱这个怪圈,需要我们建立自我价值感。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几种方法。

首先,适当地微笑。

在作者看来,大部分圣母,脑海里都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我微笑,你喜欢我,你会对我很亲切并帮我解决问题。”

可事实并非如何,好比我们作为一位领导,在任何时候都对下属嬉皮笑脸,就会失去威严,布置的任务也容易被下属敷衍对待。

相反,如果我们只是适当微笑,在严肃场合展现出严肃的样子,那下属也会重视我们的工作安排,更快地完成任务。

其次,删除冗长的铺垫。

作者认为,大部分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拒绝他人时,并没有明确表达拒绝的意思,而是做出冗长的铺垫,导致沟通的效果并不好。

比如朋友请求我们帮忙时,我们习惯以近期比较忙为由,把要忙的事情一一说出来。可到最后,对方未必清楚我们真正的意图,还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最后,客气地拒绝。

作者在书中写道:“如果你过度强求自己去帮助别人,最终也有可能会辜负他们,不如适当地做出拒绝。”

礼貌性地拒绝他人请求,并不会让人难堪,也不会扰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书画大师启功先生因名满天下,拜访他的人越来越多。有次他生病了,为避免更多人的打扰,他干脆在白纸上写了这么一段话:“熊猫病了,谢绝参观;如敲门窗,罚款一元。”

大家看了这段话后,都笑着不忍心打扰,启功先生也因此有了更多个人时间和空间。

对于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不妨运用一些说话的技巧,果断地拒绝他人的请求。这样不伤和气,也能为自己腾出时间和空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欲望都市》有句经典台词:“所有关系中最激动人心、最具挑战性、最意义重大的就是你和你自己的关系。”

好好爱自己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要把爱自己这一项放在人生的优先等级。

当你好好爱自己时,才会从为他人付出,转为对自己付出,不断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过有意义的一生。

愿每个讨好他人的人,都能从这怪圈中走出来,找到自己的优点,在自己热爱的地方发光发热,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获得他人更多的喜爱。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若水,愿你能透过我的字里行间,变得有点不一样。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新书《不慌不忙,人生慢慢来》正在当当、京东、文轩网热销中。。

发布于:上海

转载注明:人一生最大的修行,是学会如何爱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xwpdw.com/7zzzHygWXjqQ.html

上一篇:温柔的人分为两种: 一是被保护的很好不知世间黑暗, 一种是在黑暗中独自挣扎后,变得波澜不惊
下一篇:各人心底里那点小九九,怎么盘算都可以,原则是:不要伤害他人……

TAG   :修行 学会 一生 自己 如何 最大 

新闻推荐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