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wpdw.com--育儿】
#上海四岁女童海滩走失#,这个事件成为了近期最有关注度的话题。
网络上的层层转发,朋友圈的积极接力,大家都期盼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能最终回到父母的怀抱。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安全的概率也在慢慢地下降。
一直到上海警方通报公布,我们这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年仅4岁的女孩可能真的永远被留在了那片大海。
穿着艾莎裙的可爱女孩独自站在傍晚的沙滩上,这一幕成为了我们能捕捉到的最后影像。
在这起事件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女童爸爸的离开。
他返回取手机,将一个仅仅四岁大的女孩留在了傍晚危机四伏的沙滩上。很多网友喊出了我的心声——
“12分钟!2分钟我都不敢让娃离开视线!”
“一个没有鞋的四岁小孩!在全是陌生人的海滩上没有看护!这是什么爸爸能干出来的事!”
愤怒,难以置信又无比痛心,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爸爸会如此失职大意。
而从他事后的叙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各种前后不一的说法:
自述的孩子距离岸边300米~500米到警方通报里的离海边仅仅20米;从声称的离开12分钟到离开一小时后有游客拍到了小女孩独自一人的照片。
这位爸爸的事后表现更是让无数围观者感到气愤与无语。
在寻找女童的期间,关于该男子是女孩的继父,之前已经弄丢过女孩的传闻也一度传出。虽然事后证明这些说法都是谣言,但是也在侧面证明了大家对这个爸爸的情绪。
“亲生的干不出这事”,那就只能从别的角度找找理由了。
爸爸带娃
主打的就是一个粗糙?
近几年来,关于爸爸带娃粗线条画风的话题比比皆是。
原本只是无奈的调侃,在如今悲剧之下,看上去却是那么讽刺。
我们对爸爸带娃的要求一降再降,似乎帮助爸爸们建立了一种在社会上的刻板印象——他们带娃的风格粗糙,他们的心意还是要包容鼓励。
甚至在海滩事件还在愈演愈烈的时候,#爸爸带娃主打潦草#的话题也同时上了热搜,这真的让人感到悲哀。
成为父母
我们需要为生命负责
其实无论是爸爸带娃,还是妈妈带娃,需要的都是「负责」这两个字。
你们把孩子带到世间,就需要保卫他们的安全。心大不是借口,没有责任心才是当父母的大忌。
“什么都要考试,唯独当父母不用老师。”这句话在近年来经常听到,却每一次都让人有新的体会。
这次令人痛心的海滩事件,不仅让人看见了严重失职缺位的爸爸,也让人看到了无数潜在的“父母隐患”。
① 放任幼龄娃离开视线=让他们直面危险
要向屏幕前的新手爸爸妈妈说一句:“如果你们放任幼龄的娃离开视线,那么你就是让他们陷入危险。”
几年前有一部名为《皮胡》的印度电影上映,是由当地的一起真实案件改编。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过完生日派对的第二天,她从睡梦中醒过来,却不知道妈妈已经在前一晚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于是,这个幼年的孩子和平时一样,开始了她一天的生活。只是这一次,没有了成人的陪伴。
没有家人看护的孩子会遇到哪些危险?
电影给出了答案。
她会拿起地上的安眠药片往嘴里送,用手摸一摸插着电的电熨斗;她会学着大人的样子使用微波炉,也会因为觉得冰箱凉快而去试着钻一钻;她还想翻过栏杆去捡自己的洋娃娃,越过那一团电线去找电视的开关……
影片里小姑娘皮胡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认的是,上述的随便一样危险都会让父母万分后悔。
② 带娃安全没有试错,心大就是犯罪
很多父母都喜欢调侃自己带娃“心大”,其实不知道这种心大就像是刀刃上走钢丝,一个不留神就会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在国外的部分国家,会将监护人未能保障儿童健康和安全定义为犯罪行为,就有可能受到刑事处罚。
在加拿大,一位妈妈让8岁的女儿放学后单独在家,被裁定违法。法官给出的判定是不论任何理由任何时间,不得让10岁以下孩童单独在家。
一位在美国亚裔公校的女老师因将自己的两位孩子独自留家中两天两夜而遭到逮捕,这两名孩子都未满12周岁。
而反观我们的一些宽容,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还让有些父母继续在带娃安全上不停“试错”。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近些年来关于儿童保护的法律在不断健全,儿童不是父母的私有物,监护不利同样也要付出代价。
③ 带娃出行,安全为先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确的是,带娃出行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有些在成人看来毫无威胁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就比如说这次出事的海滩,它其实并非一个正规的景区。
所谓的沙滩,其实是不太方便孩子们行走的泥滩。在“赶海”成为近期网红打卡热点的时候,这个免费的南汇新城海滩也成为了众多游客的选择。
不是正规的景区,就没有足够的游客安保措施,就没有令人放心的安全保障,在父母失职缺位的同时,这里的安全问题也是难以把控。
所以带娃出行,最好还是要选择拥有成熟管理能力的景区,避开那些所谓的“网红野景点”。
④ 具备基础的安全知识
作为孩子的第一负责人,了解掌握一些安全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孩童走失报警不需要24小时,懂得一些常见伤害的应急处理方式等等。这些能够帮助你在第一时间缓解事态的发展。
✦
发布于: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