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wpdw.com--育儿】
作者 |主创团 遇见小媛 主播 | 林静
知乎上有一位妈妈问:“不能容忍孩子不优秀是个什么心态?”
这位妈妈从小在严苛的教育下长大,一路品学兼优,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内心却极度匮乏。
有了女儿后,她本想让孩子快乐成长。
可看到孩子既不够优秀,也不够自律时,她还是急了。
她发现自己潜意识里始终把孩子往“社会精英”的方向去培养,根本无法抵御孩子不优秀带来的落差感,也忍不住担心“放养”会让孩子无法应对人生。
字里行间,充斥着为人母的焦虑,也流露出对孩子出人头地的渴望。
有网友评论:
“家长不能容忍孩子不够优秀,主要是因为没有学会接纳孩子。”
很多父母爱孩子,但更爱那个“完美状态”下的“牛娃”。
可扎心的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变成牛娃。
那些怎么鸡也变不成牛娃的孩子,到底该怎么教?
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中国青年报社对1863名家长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8.8%的家长对孩子有很高期待,57.7%的家长坦言会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
这很正常。
境遇平平的父母,大都期待孩子有更好的前途和人生。而本身就很优秀的精英家长,更无法接受孩子将来过得还不如自己。
为此,很多家长不惜下血本、花重金,也要把孩子“鸡”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前阵子,朋友小娟就和我倾诉:“怎么办?我发现我女儿真的好普通。”
她给我晒了五年级女儿的成绩单,尽管报了补习班,可语数英还是刚上及格线。
她吐槽说:“背课文,记住后半段忘了前半段;做数学题,老师教了巧算,她就是不会用;不聪明就算了,也没啥学习热情......看看身边的牛娃,再看看自家的普娃,真是心塞!”
我问她:“孩子挑食不?健康不?有啥心事不?”
她翻了个白眼:“吃得下睡得香,每天就知道傻乐呵,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胡思乱想,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某个东西就大哭大闹,就是个憨憨,估计随了她爸!"
我笑着说:“恭喜你,你有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朋友神色一变,若有所思。
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记录了这样一段母子对话。
身为母亲,她也期待孩子优秀。
可有一天,儿子安德烈却平和地对她说:“妈妈,你要接受我是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
儿子希望她能接受这个事实:
将来他的事业会不及取得博士学位的父母,也不太可能拥有傲人的成就;
学历普通,职业普通,既没钱也没名,会成为“一个最最平庸的人”。
龙应台很快调整好心态,她也表现得很坦然: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快乐与否。”
有这样智慧的母亲,即便后来安德烈确实没能拥有父母那样的成就,但也如愿找到人生方向,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撒在父母手心的一粒种子。它可能会长成梨树、苹果树或桃树。父母只能接纳种子本来的样子,按照天性浇灌和培育。”
每个孩子都是自带基因密码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要求孩子必须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期待苹果树长出橘子、责备梨树开不出鲜艳的桃花,大概率上的结果,会是父母失望、孩子受伤。
心理学上说:任何事,接受就不痛苦,不接受就会一直痛苦。
学会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是每位父母必修的功课。
毕竟,孩子不凡是父母的心愿,但归于平凡才是人生常态。
一半鸡娃一半躺平
身边很多父母,都喜欢听李玫瑾教授讲育儿方法。
她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也是研究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的专家。在聊育儿话题时,她时常提起自己的女儿。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的女儿却是个数学“学渣”。
她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到:女儿上中学时数学不好,有一次只考了15分,而满分是120分。
换作有些父母,可能一听到这个分数就暴跳如雷。
但李玟瑾不仅没有指责孩子,反倒找“借口”为女儿开脱:
“你数学成绩不好,纯属是遗传你爸爸的基因。”
开明且幽默,巧妙地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这之前,李玫瑾也曾想方设法提高女儿的文化成绩,只是效果甚微。眼看女儿不是读书的料,她也只能学会接受。
在她看来:宁愿女儿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要心理阳光健康。
可孩子未来的出路怎么办呢?李玫瑾只好“另辟蹊径”。
比如鼓励女儿锻炼身体,以后或许能做个导游;鼓励女儿学音乐,走艺术的路,或许对文化课要求没那么高。
好在,艺术的路走通了,女儿对乐器很感兴趣,顺利考上艺术院校,后来做了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
虽然女儿不如妈妈优秀,但性格阳光心态乐观。
有句老话说:“每个孩子出生都带有养活自己的‘干粮’,只要有手有脚,就饿不死自己。”
仔细想想,非常深刻。
天生我材必有用。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大学生仅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几。那些没考上大学,和上了普通大学的孩子中,也不乏优秀的幸福的人。
与其烦恼孩子是个普娃,担忧他的未来,不如好好思考:这些人身上具备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特质。
对于怎么鸡也变不成牛娃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一半躺平一半鸡娃。
心理上,接受孩子就是个普通人,不过分鸡,也不逼迫孩子。
行动上,把眼光放长远,培养孩子的长期品质,比如乐观、吃苦耐劳、自我负责、关心他人,或是发展一两个兴趣爱好......
然后,放平心态,静待花开。
相比成才,更重要的是成人
看过一篇名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文章,受益匪浅。
文中的女儿成绩不太理想,每次考试都排名班级23,怎么也上不去。
最初,她的父母也焦急地请家教、报班补习,但孩子的成绩“不升反降”。
一番折腾下来,夫妻俩也想通了,不再鸡娃,而是让女儿该学学,该玩玩。
没想到,父母转变态度后,发现了孩子的优点。
原来女儿人缘极佳,在班上和谁都能相处得很好,是同学眼中的“社牛”。
母亲表扬女儿像“英雄”,孩子却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梁晓声曾在《人世间》中写到:
“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展翅高飞。”
确实,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养孩子,孩子也能从容展现出自己的特质。这里,两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1.顺势成长,精神富养
人生不免磕磕绊绊,“拔苗助长”不敌顺势成长,坚韧的心与富足的精神要远胜高分与物质。
孩子成绩落后时,告诉他:“困难只是暂时的,你还有很多好朋友,不是吗?”
孩子不被外人理解时,鼓励他:“你没有和别人不同,这是一种特质,也是你的优势。”
不要“放弃”那个被你爱着的孩子,他做不到完美,但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让他变得坚强。
2.合理期待,不再强求
放下对孩子过高的期待,也让自己做回简单的妈妈:
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给孩子和谐温馨的家;
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把学习还给孩子,让他学会对自己负责;
陪孩子运动、读书、做家务,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遇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就事论事,但不要否定孩子......
安心做一个普通的妈妈,接纳孩子是个普通的孩子。
孩子优秀就替他鼓掌,孩子平庸就为他兜底。
给不了孩子金山银山,那就给孩子前行的勇气,回头的港湾。
发布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