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首页 > 育儿 > 聊聊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往事,“痛的领悟”好多条

聊聊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往事,“痛的领悟”好多条

发布时间:2023-05-23 00:00:00   来源:育儿   阅读:

【https://www.xwpdw.com--育儿

那天我给老大伊森少年宫画画班付完“续班费”后,随手发了一个朋友圈,结果很多读者家长私信我,一是问我上海的中福会少年宫课程怎样,二是咨询要给家里娃上哪类兴趣班(主要是低龄娃),三是问学画的小朋友几岁可以画素描了……

提到“兴趣班”的事儿,相信几乎所有家有10岁+的娃,妈妈们都能从记忆里抠出一大把辛酸泪来。那天,我一边回复读者信息,一边回忆着伊森这么多年来报的兴趣班,有多少“时代的眼泪”,又有多少痛的领悟,想要告诉大家

“痛的领悟”第一条:往前看,别回头

各种班想怎么尝试都可以,但最后发现不合适、想放弃时,别为了之前的“沉没成本”死命坚持——因为其实最后,大部分都坚持不下来。

要说哪个爹妈刚当“爹妈”时,不把自己生的孩子当“天才”来假想呢?当然到了最后,经过现实的毒打,我们都会最终臣服于命运的安排……

比如,淡定自信如我,还是曾被“氛围洗脑”,一度觉得我应该给儿子学一门乐器——哪怕自己五音不全、不通音律。娃他爹也跟我水平差不离,10多年前去钱柜(已经倒闭的一个卡拉OK店)唱郑钧的《回到拉萨》还能给你整走音。

在伊森四岁的时候,我被外围各种喧嚣与躁动搞得人心惶惶,先是拽着娃去试了好几次钢琴课。第一节课,看着他明明弹奏黑白键不得章法,琴凳上的屁股纽得像根麻花,机构的老师还睁眼说着瞎话:你看,你儿子这手指长得真好,就是天生为弹钢琴而生的!

但凡机构“专家”嘴中轻吐的那一句“天赋”,就能与家长内心产生神一般的共鸣——果然啊,差点就把我们家的天才给埋没了!

还好,我老公此时异常清醒,想到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家,还要花巨资搬回一个钢琴,以后说不定得每天盯着娃赶鸭子上架……他立马就给我泼冷水:“你想过他学琴,代价多少伐?我看你手也长得不错,要不你先自己报个班学习学习?”

虽说,哑巴是男人最好的医美,但关键时刻,呛人的力量能扭转错误的航向。

放弃了钢琴后,我不死心,联系我大学同学,当年我交学生管弦乐队的小提琴手,让她推荐推荐“怎么让娃学小提琴”——最后我被我同学又泼了一盆冷水:小提琴比钢琴更难学,你确定你和你儿子有这个恒心吗?

好吧,我好像自己都没这恒心。

过去了那么多年后,我终于觉得那时候选择对乐器的放弃,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哪怕那时候砸了钱,买了琴,多半也坚持不到今天。

一是因为我们夫妻俩本就不通音律,这“天赋”“家传”根本无从谈起,二是这将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小学三年级以后,小孩能把校内作业全部做完,再加点奥数+英文,其实艺术类、体育类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容家长给他们来回折腾了。

最近追完了神剧《漫长的季节》,最感慨的是剧终时,20年后的男主意象中遇到20年前的自己,他大喊:往前看,别回头!

特别感慨——其实所有的“断舍离”的决心,都是一样。

如果想要让自己过得更舒畅、自信、坚定,还真不要和周边的人多做攀比,尤其是孩子的“兴趣特长”上。

投进去的精力与时间,并不一定会有结果。你若光羡慕别人的“结果”,而忽视别人的“残酷的坚持”,那是不正确的。

早点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少一分纠结——比如我就遇到过好几位家长,在娃三四年级的时候万分纠结是不是要继续让娃坚持学琴。

沉没成本已经投入,但却看不到个头,又不甘心放弃,就卡在那里各种不舒服——我也不知道他们最终是坚持下来了,还是放弃了……

“痛的领悟”第二条:适合你,才最好

除了给儿子“学琴”,我们只是初尝便放弃之外,我给他“学棋”就远不止这个程度了。

培养孩子的初心,谁不想样样都上,面面俱到,琴棋书画,无一缺漏呢?

伊森四岁不到2个月,我有次逛家附近的商场,看到有个围棋培训机构开了挺久,便顺道带着他坐了进去。也是试了几个子,老师对着这个黄毛小儿讲了一句:“嗯,看样子可以,他思路不错!”

我就来劲儿了。虽然招生通告里写了一句“招收4岁以上儿童”,我还是爽快付了第一笔学费2000块,算是“思路对路,破格录取”。

从此后,每个周日一早,我都起个大早,送他去那里学围棋。一次课两个小时,他是最小的一个,坐第一排,椅子有点高,脚都够不到地上。这样坚持了大半年,直到老师找我说:你儿子啊,可能年龄太小了,跟人下棋,输了就扔棋子,情绪控制不住,要不你们等大点再来学?

这个老师还是实诚的好老师啊,然后我就休了半年,觉得儿子应该心智稳重点了吧,想给他再去报班,结果这个机构没了……兜兜转转,找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学。坚持又学了半年,也是辛苦极了,每周周二我下班后紧赶慢赶回家,匆匆让他扒几口饭,顶着下班高峰把他送过去上围棋课。

最后的放弃,是因为他下棋就像跟人闹着玩,实在是没看出“思路对路”在哪里。家里又没人会下围棋,没人每天陪他下着玩,最终还是无疾而终了。

后来我问伊森,你还记得小时候学过围棋吗?他说他当然记得,他自己在学校里报了一个围棋兴趣班,有时候还跟同学们杀几盘,他说他还能赢几次,“大概是我小时候学过几手!”

反正,喜欢就好,也不再彼此为难。

“痛的领悟”第三条:不折腾,能长久

我后来发现,能坚持下来的兴趣班,基本就这些特点:

1,孩子真心喜欢。

2,家长对这门课有自己的积累,尤其是艺术类。

3,求学过程不折腾。

有些类目,孩子可能一开始是感兴趣的,但他学了一阵就不感兴趣了,就不能算真心喜欢——也可能是这门课程本不适合他,也可能老师没教好,原因不一而足。琴棋书画,入门容易精通难,学了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找到“有滋有味有激励”的地方,就容易进入倦怠期,也不想再坚持了——这是大部分娃最终放弃大部分“兴趣班”的根本原因。

而真的入门后找到艺术的真谛,人们就会把它们视作终身的兴趣爱好——这也是真正的成功。

孩子没有常性,一开始样样都喜欢,一旦到了需要坚持的韧劲发挥作用时,很多娃会败下阵来——如果这时候父母在“专业上”不帮着“撑一把”,基本就只能放弃了。

父母是每一个孩子最初的榜样。哪怕一件事父母教不好,把娃送到外面的机构去学习,但只要家里有这个“标杆”在,孩子往往更容易坚持下来——学琴学棋学画都是如此。

我一直钦佩那些自己不通音律,不会弹琴,但依然把自己孩子培养到钢琴十级的家长——这毅力真是非常人所能及。

我做不到,也没有这个精力,所以就偷个懒,选了我自己熟悉的领域:绘画——这也是伊森最后从幼儿园坚持到现在,并且应该会继续“追”下去的一门课程。

这是我家伊森这几年来

在中福会少年宫的课程列表

“痛的领悟”第四条:别功利,说白了都没用

我自己从小学画,三年级就开始画素描。那时候,每周我爸爸都会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区少年宫画画,一路画到高中二年级,由于校内学业实在繁重,便停了画画课——毕竟我只是把画画作为兴趣爱好,而不是终身职业。

选择读普通大学,而不是去美院成为艺术生,路还是前者更宽——至今这条规律都没有破。

很多家长问我,是不是需要让娃去考级?现在外面什么画种都有证书可考,只要你出钱。

我没有考过任何一张证书,因为我不需要;至于我儿子是否会去考级,我还不知道——因为我也只是希望绘画只是他的兴趣,如果他将来有心将其作为专业方向发展,那以后再说。

所以,这只是个人选择而已,我相信除了美校之外,并没有一个普通的择校门槛,会看中孩子是不是有一张中国画或者儿童画的级别证书的吧?

伊森从下学期开始,就要升班去画素描了——我为此感到挺欣喜的,因为我们两代人总算在这个领域“又相逢”了。我少年时画了十几年素描,深知这其中滋味有多枯燥——对着一个石膏像、一个几何体,一张纸几支笔,一画就是两三个小时,年龄未到、手指力量控制不好,其实根本画不下来。

每学习一门“手艺”,都是培养人韧劲、打磨人心性的过程。所谓“工匠精神”,也是这样日复一日“磨”出来的。这对孩子来说,太必要了——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有这种“精致的钻研”精神,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在每一笔枯燥的明暗与结构构造中,我们在构建自我审美的那根“准绳”,也是在描摹自己的“灵魂”。

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坚持下来,起码和我一样坚持到,明白学习一门技艺对自我塑造的意义。

也希望每个小孩,都能在自己坚持下来的“兴趣爱好”里,找到真正的自我。

最近公众号改版了,拜托大家星标哦!

    发布于:上海

    转载注明:聊聊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往事,“痛的领悟”好多条

    本文来源:https://www.xwpdw.com/7ymN6HgjWWeq.html

    上一篇:女儿丢了玩具,爸爸为找到它的人提供一年的汉堡包!
    下一篇:2023福伦王土拨鼠全球10大学生儿童自行车品牌排行榜怎么选

    TAG   :兴趣班 多条 领悟 聊聊 往事 孩子 

    新闻推荐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