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首页 > 育儿 > 铲雪车式父母:替孩子扫清成长中的一切障碍得不偿失

铲雪车式父母:替孩子扫清成长中的一切障碍得不偿失

发布时间:2023-10-07 00:00:00   来源:育儿   阅读:

【https://www.xwpdw.com--育儿

上周我和国内上海的同学聊天,她向我咨询孩子上学的事情。我原以为她的孩子已经处于初高中阶段,所以才开始关注择校的问题。

结果她告诉我,她家的孩子才上幼儿园中班!没错,明年才上大班!现在就得选择是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因为上海的小学已经开始分公立、民办、双语国际,所以她才不得不早做打算。

作为家长,要么与大环境共舞,要么甩开大环境,尊重自己的教育理念。而很多家长往往处于既不想让孩子成为功课的奴隶,又见不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尴尬境地。

我对她的这种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表示理解的同时,不由得想起了最近在《纽约时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在美国开始流行的一个新词儿:“铲雪车式父母”(Snowplow parent)

从“直升机式育儿” 到 “铲雪车式父母”

美国曾经有“直升机式育儿”的说法,指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焦虑地徘徊在孩子身边、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

“直升机父母”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源于对孩子身体安全的担忧——担心他们会从游乐设施上摔下来,或者在公交车站被绑架。

到了20世纪90年代,它演变成密集型的养育方式,这意味着不仅要不断地监控孩子,还要一直教育他们。

不过所谓的“直升机式育儿”,据说也已经过时了。现在,一些富裕的父母更像铲雪车:机器隆隆前进,清除孩子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任何障碍,这样他们就不必遭遇失败、挫折或失去机会。

“铲雪车式教育”症候群

“铲雪车式”家长通常筹备得很早,孩子出生前就把孩子排在精英幼儿园的等候名单上,并想办法确保孩子从此青云直上,一路平坦。

孩子上学以后,情况会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铲雪车式”家长会把孩子遗忘在家的作业专程送到学校,或者跟老师谈判,帮孩子搞定学习问题,或者打电话给学校的教练,要求自己的孩子加入校队。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替孩子“摆平”的频次也越来越多。

进入中学以后,如果孩子拖延学业,“铲雪车式”父母会主动打电话给老师要求延期,大学升学顾问,支付数千美元来帮孩子进行大学申请;每当有考试的时候,父母变身人肉闹钟,跟在孩子身后不断提醒这、提醒那。

孩子长大以后,如果孩子实习经历不尽人意,“铲雪车式”父母甚至还会跑去雇主那里投诉。

孩子该上大学了,“铲雪车式”父母更是继续鞍前马后地伺候着,铺床叠被、查看学校的伙食是否合适;如果孩子的分数不理想,父母跟锱铢必较,打电话讨价还价。

现在孩子工作了,“铲雪车式“父母帮着投简历是必须的。帮孩子“走后门”还向孩子保密,这样避免让孩子觉得羞耻;孩子工作后,大大小小的项目,父母会事必躬亲地提醒和指导着孩子们;如果孩子错过了项目完成的期限,父母会主动联系孩子的上级来解释......

于是乎,对于“铲雪车式”父母,孩子的成败就成了他们的成败,甚至他们可以忍受自己的失败,却不允许孩子失败。

清除一切障碍的 “终极铲雪车”

您在培养精英,还是易碎品?

如果孩子们从来没有遇到过障碍,当他们进入现实世界时会发生什么?

斯坦福大学前新生事务主任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提出:

"这些过度被保护的孩子,一进入大学就会陷入困境。"

她说,在斯坦福大学,她看到学生们上了大学以后,依然依赖父母安排一切,就像个长不大的巨婴。就算到了大学,父母也从不让孩子犯错或面对挑战。

这样长大的孩子,就算名校出生,也是毫无社会能力为脆弱易碎品。

铲雪车式教育,相比直升机式父母,是一种更加强迫性的教育形式。而过度溺爱,正在毁掉孩子的一个个成长的机会。

铲雪车式父母们没有 “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 的边界意识;没有 “人生真实活过,就不算失败” 的教育理念。

“保温瓶式教育” 和“中国式巨婴”

对父母角色的反思

不让孩子遭遇失败

孩子就不会获得人生技能

发布于:上海

转载注明:铲雪车式父母:替孩子扫清成长中的一切障碍得不偿失

本文来源:https://www.xwpdw.com/7yBBHmgWPexP.html

上一篇:内马尔迎来了第二个孩子的降生
下一篇:我推的孩子

TAG   :铲雪车 扫清 得不偿失 障碍 父母 一切 成长 孩子 

新闻推荐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