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首页 > 女性 > 夜思 | 知足常乐“半称心”

夜思 | 知足常乐“半称心”

发布时间:2023-05-24 00:00:00   来源:女性   阅读:

【https://www.xwpdw.com--女性

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初遇它,心底感到困惑:我们都祈祷着人生如意,万事称心,它却怎么说人生没有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呢?人生半称心,还能知足常乐?

看到一则寓言故事才对这个疑问豁然开朗。一个猎人进山狩猎,与一只黑熊相遇。这时,猎人只要举枪就能击毙黑熊。但是,当黑熊说,如果要想获得完美的熊皮,就应该把枪口对着它的嘴巴,他就停住了。熊皮毛油光发亮让他陶醉了。黑熊把自己的嘴巴往枪口上放,猎人也顺其所为。结果,猎枪在黑熊嘴里移位、弯曲直至脱手,猎人在这场游戏中丧失了性命。

狩猎能打到一头熊就该满足了。如果不满足,还与熊谋皮,那只能是悲剧的结局。这个猎人的下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有度,切不可恣情纵意,贪得无厌。

季羡林曾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称心是人生一种常态,我们怎么能奢求十全十美呢?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情冷暖,淡泊面对荣辱得失。这样,我们经历风雨时才能从容大度,豁达淡定。

白石老人是深谙其中况味的。在很长的时间里,他的画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也有人责难他是挂羊头卖狗肉。但是白石老人却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只是以他的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以对。

人生天地间,必然会遇到不同的眼光。有人称赞,是对自己的肯定,“一笑”,笑出的是自信和从容;有人诋毁,是对自己的否定,“一笑”,笑出的是豁达和超脱。这“两笑”里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和智慧啊!荣辱糊涂一点,得失看开一点,胸襟宽广一点,心态平和一点,处在怎样的境地都能做到从容平和,无愧我心。

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毁誉是必然的存在,这时做到“半称心”不容易;但是事业到达巅峰时,还能“半称心”则是对人性的更严峻挑战。

牛顿晚年对青年才俊的打压,海明威的自杀等等现象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一点。而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就参透了这一点。他手握兵权,权倾天下。当有人鼓噪着要他坐天下时,他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儿子对此不理解,他只是让儿子想一想自己的书斋为什么取名“求阙斋”。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曾国藩告诉儿子,凡事只求半称心才是人生的的圆满。如果当年曾国藩举兵,就有可能功败垂成;而选择退隐则给自己留足了转身的空间。他不就是这样给自己留下了一世英名吗?

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这只是人们美好的祝福,是不能得到的自我安慰。如果凡事求完美,那么就必然陷入无端的痛苦和无奈之中;但如果凡事只求“半称心”,那么即便遭遇失败也能够从中找到幸福与快乐。就像杨绛说的:“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不贪婪,不强求,不攀比,明白自己的幸福,活出真实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能知足常乐呢?

你能做到“半称心”的快乐吗?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来源|有声夜读

编辑|文艺

编审|易珏

更多精彩

  • 夜思 | 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 夜思 | 好情绪带回家
  • 夜思|你要努力,但别着急

发布于:北京

转载注明:夜思 | 知足常乐“半称心”

本文来源:https://www.xwpdw.com/7iNBJNgjWXjP.html

上一篇:投稿:这衣服你自己看好看吗。有的网红在想啥,还呼吸感,我笑了
下一篇:容(深度好文)

TAG   :知足常乐 称心 

新闻推荐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