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wpdw.com--育儿】
继幼儿园之后,产科也迎来了关停潮!
01
又关闭一家,产科寒冬来了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于9月18日起不再开展孕产妇诊疗业务,正式关闭产科。对于关闭产科一事,该医院的回复称是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关闭的。
公开资料显示,鄞州区第二医院产科创建于2009年7月,曾获得“全国爱婴医院”称号。2020年,该医院还对产科病区进行了改造,以单人间为主,生活设施齐全,还精心打造孕妇餐、月子餐等等,以提升产科服务。没想到仅仅过了3年,却宣布关闭。
连宁波这种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都出现了产科关闭,那更不用说其它小地方。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的产科宣布关闭助产服务,或者是缩短值班时间。
2月,浙江嘉兴平湖市中医院宣布不再保留产科分娩相关诊疗服务。
4月,广州新造医院暂停产科住院分娩和高妊娠风险产检。
5月,浙江温州苍南县中医院也发布通知称暂停产科助产服务。
6月,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禄新镇中心卫生院宣布妇产科停止接产。
7月,江苏新沂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不再提供产科住院分娩服务项目。
……
除此之外,惠州仲恺高新区潼湖镇卫生院、惠城区马安镇卫生院、台山市深井镇卫生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相继暂停了妇产科夜诊服务。
从停止分娩服务,到彻底关闭,医院产科正迎来寒冬。目前来看,最先感受寒意的是乡镇卫生院和县城的医院,接下来就会轮到地级市,省会等城市。
02
为什么突然迎来关停潮?
产科陷入关停潮,最直接的关系当然是出生人口的下降。过去大城市是“一床难求”,现在也没那么忙碌了。
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2022年出生人口为6206人,相比2021年减少551人。宁波常住人口出生率在全面放开二孩后,也是断崖式下跌。从2017年的10‰下跌到2022年的6.3‰。2022年全市出生人口同比减少了3040人。
从全国来看,出生人口也是直线下滑,2022年跌破千万,为956万人,相比2016年的1786万人,减少了830万人。
出生人口减少,分娩量自然下降。在浙江一些地区,一年分娩量从超过2000人,下降到只有500-1000个。
在江苏,2022年南通市区8家助产机构分娩量同比下降11.2%,部分下降接近20%,泰州市2022年整体分娩量较2017年下降近30%。
在最能生的河南,2016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81张床位完成了近8000名产妇的分娩量,现在下降到5000人左右。
今年以来,分娩量下降更加明显。贵州省某县妇幼保健院分娩量下降了30%,很多县城的分娩量下降了一半以上还不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过去分娩量一天有七八个,现在几天才一个。在山东、河北等省份因为分娩量减少,缩减产科病房的情况。
根据各地的分娩状况,有专家预测今年的出生人口将跌破800万,再次创下新低。
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产科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90后、95后是生育的主力人群,他们的优生优育观念强,都想在好一点,大一点的医院生。因此,像乡镇卫生院、县城医院的产科将是第一波受到冲击的。
当然,大城市的产业也面临着竞争,因为高端私立医疗机构越来越流行,经济条件稍微好的都会选择在这些机构分娩。比如上海嘉会医疗,产科每月分娩从2018年的十几人,达到2022年的130-140,上升速度很快。
不过,对于一些综合医院来说,关掉产科反而是节省了成本,因为本来就不是主流科室,而且是亏本在运营。而对于以产科为主的妇幼保健院、妇儿医院,那将面临生存问题。
03
产科何去何从?
想要解决产科的难题,先要解决出生人口减少的难题。
为了鼓励年轻人生,全国几十个县市相继推出了生育补贴,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然而,这点钱对于养育一个孩子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就调动不了积极性。
有专家建议拿出“真金白银”,多建托儿所,加强生育女职工的就业保护,才能真正扭转生育率。
从全球范围来看,没有哪个国家扭转了低生育率。因此,产科关停趋势很难避免,想要生存下去,要么提高收费,要么转型。
目前,公立医院顺产一个几百块,和私立生孩子的总价格大概在10倍差距。不过,如果提高了价格,无疑增加了生育成本,会加剧年轻人不想生。
产科收缩是必然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妇产科床位数为44.29万张,同比下滑3.4%,相比2017年减少了2.21万张。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产科床位数将继续减少。
人口减少带来的冲击是全方面的,产科减少,意味着很多医生和护士将面临失业。在生育孩子上,产科是第一关,接下来影响的就是婴幼儿行业,比如奶粉、纸尿裤等等行业。幼儿园关停潮已经在全国各地上演,之后是小学、中学。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口多了是负担,人口少了也会有影响,均衡最重要。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老龄化,少子化,这就会形成一个老年人占比过高的局面,加剧整个社会的负担。因此,改善生育率迫在眉睫。
转载注明:产科关停潮,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