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首页 > 股票 > 【磐耀周评】从强效降糖到“减肥神药”,多肽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磐耀周评】从强效降糖到“减肥神药”,多肽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发布时间:2023-09-17 00:00:00   来源:股票   阅读:

【https://www.xwpdw.com--股票

肥胖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

肥胖被 WHO 认定为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约有13%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肥胖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慢性疾病。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研究显示,肥胖人群患癌症的风险更高,部分原因是他们的抗癌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会随着肥胖的发展而出现功能障碍。

根据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杂志上发表的“肥胖在中国”系列文章,在不考虑医疗保健服务费用的长期增长,以及肥胖相关的间接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出勤、旷工、提前退休、残疾等)情况下,到2030年中国由超重/肥胖导致的医疗费用将达4178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另外文章中还预测,到2030年,我国超重和肥胖人数预计达到7.9亿人,其中男性4.4亿人,女性3.5亿人。

药物治疗:GLP-1类药物成为“减肥神药”

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 是一种肠促胰岛素激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例如神经保护、增加认知功能、心脏保护、降低高血压、抑制酸分泌和防止炎症。最有效的作用是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作用,刺激β细胞增殖,增强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与血糖控制有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增加。

GLP-1 受体是治疗 2 型糖尿病及肥胖症最有效的靶点之一。2014 年,利拉鲁肽被美国 FDA 批准用于肥胖症治疗,拉开了 GLP-1 受体激动剂用于肥胖症治疗的序幕。

GLP-1 药物主要是多肽类药物,其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潜力大。根据摩根士丹利及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全球减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增至540亿美元,2024至2030年CAGR为35%;中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于2030年达到149亿元。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批准上市的 GLP-1 类药物有 8 款,每周注射 1 次的长效制剂有 5 款。其中增速最快的是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

司美格鲁肽年销售超百亿美金,超级大爆款已经诞生。

根据诺和诺德发布的2022 年财报,GLP-1全年收入(不包括减肥业务)取得833.71亿丹麦克朗(约122.47美元),同比增长42%,主要由司美格鲁肽贡献。司美格鲁肽2022年销售额772.37亿丹麦克朗(约113.46亿美元),同比上升93.44%。值得关注的是,减重领域收入较2021年同比增长84%,在所有业务中增速最快,占总收入比重升至9%。

诺和诺德中国GLP-1市场份额达六成,2022年销售额大幅增长。中国市场销售额 162.09 亿丹麦克朗(约169.28亿元),其中 GLP-1 销售额 37.37亿丹麦克朗(39.0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88%。2022年11月,诺和诺德在中国GLP-1的市场份额为64.4%,与2021年相比虽略有降低但仍维持高位,一定程度上稳住了礼来度拉糖肽的冲击,在中国GLP-1市场依然保持霸主地位。

除了糖尿病、肥胖适应症之外,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在心血管疾病、NASH、CKD、PAD、阿尔茨海默症、心衰领域皆有适应症布局,均为较大未满足需求的临床领域。

礼来不甘落后,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上市后放量速度远超司美格鲁肽。

礼来两款GLP-1药物贡献可观营收。礼来2022年财报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度拉糖肽贡献了74.4亿美元收入,与2021年相比同比增长15%,成为公司当之无愧的业绩王牌。替尔泊肽( GIPR/GLP-1R双重激动剂)2022年5月首获FDA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上市不到7个月就收获了4.83亿美元的销售额,取得亮眼表现,进一步助力礼来在全球减重降糖领域的领先优势。

海外减肥药产品的蓬勃发展激发了国内创新药企关于GLP-1类药物的研发热情。国内多家企业布局GLP-1/ GLP-1R激动剂。截止2023年6月14日,国内已经申请临床及以上的GLP-1类药物一共99个,已经批准上市的创新药10个,生物类似药仅有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除了礼来、诺和诺德等国外巨头进军国内GLP-1市场外,国内药企也抢滩登陆持续发力,目前华东医药、恒瑞医药在GLP-1类新药数量上领跑国内药企。

受益 GLP-1 受体激动剂终端快速放量,多肽合成产业链有望呈爆发之势

目前全球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基数庞大,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多肽药物畅销全球,礼来的Tirzepatide开始放量,同时伴随司美格鲁特的减肥适应症获批和替尔泊肽在减肥适应症上的优异数据,GLP-1多肽药物在未来的几年内有望快速放量,从而带动多肽产业链的需求。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全球和中国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在2020-2025年CAGR将分别达到8.9%和16.4%,全球肽类药物市场规模也有望从2020年的62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60亿美元,中国肽类药物市场规模从2020年8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82亿美元,全球和中国多肽产业将迎来春天。

从合成方法看,多肽制备主要分为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液相合成、固相合成,在两种传统方法基础上,多肽合成技术又逐步衍生出羧内酸苷法(NCA)、组合化学法、自然偶联法等。

生物合成:主要包括酶解法、基因工程法、发酵法和酶催化法。

多肽产业链可以大致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相关原料、设备厂商。

上游主要是大型的生产设备比如发酵罐等,以及多肽生产过程所必需的耗材,比如多肽合成试剂、固相载体树脂、填料、固相合成仪等。

中游的多肽CDMO、原料药制造商:

终端销售额的快速放量带动了 GLP-1 受体激动剂产品对应 API 的需求量,根据诺和诺德年报数据,2021 年司美格鲁肽的 API 需求量是 2019 年的 4 倍。根据 Polypeptide公告数据,2020 年全球多肽 API 有 18 亿美元市场,其中高达 65%的市场是通过外采(CDMO 和仿制药供应商)购入,自产仅有 35%。

我们认为拥有合规大产能的多肽合成厂商有望显著受益 GLP-1 受体激动剂产业链,包括多肽原料药供应商和 CDMO 厂商。

下游的多肽药物研发的制药企业:

多肽下游为医疗终端治疗领域所覆盖的各类慢病,肽类药物研发火热带动需求增长,推动行业扩容。

创新药企业大力研发GLP-1类药物在多种适应症上的应用,从减重到NASH再到新心衰,GLP-1药物的治疗天花板不断被打开。另外,未来的方向已经从单一靶点拓展到双靶和三靶,减重效果更优的同时也避免了其他副反应的影响。

仿制药企业也没有错过这波红利,多家原料药企业向下游拓展制剂业务,利拉鲁肽等药物的仿制药已经在国内获批,行业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容。

总结

全球糖尿病和减重市场超过千亿美金,GLP-1目前已经成为减重赛道的主流靶点,临床优势非常明显,并且不断拓展到其他慢病代谢领域,后续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海外药企群雄逐鹿,同时引爆国内药企的研发热情,受益于下游药物需求爆发,上游供给端也迎来较高景气度。无论是合成试剂、固相合成耗材,还是原料药、CDMO,多肽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都值得被进一步挖掘。

转载注明:【磐耀周评】从强效降糖到“减肥神药”,多肽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本文来源:https://www.xwpdw.com/7JNSmHgWjUgq.html

上一篇:【提示】“文旅+商业”深入联动,上海2023金秋购物旅游季正式启动→
下一篇:再传捷报 | 悦康药业YKYY017雾化吸入剂II/Ⅲ期临床试验DMC首次会议顺利召开

TAG   :强效 多肽 降糖 投资机会 产业链 重视 值得 减肥 周评】 

新闻推荐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