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首页 > 女性 > 《许三观卖血记》:我们都是许三观,只不过卖的不是血

《许三观卖血记》:我们都是许三观,只不过卖的不是血

发布时间:2023-09-17 00:00:00   来源:女性   阅读:

【https://www.xwpdw.com--女性

提起《许三观卖血记》时,作家王安忆说:“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

这部小说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曾入选中国“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10部小说”。

主人公许三观,正是芸芸众生中,再平凡不过的一粒微尘。

他没有万贯家财,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不过是靠干点体力活,勉强养家糊口。

然而,无情的命运,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辛苦讨生活的人。

天灾、人祸、意外接二连三地砸向他,一次次将他的生活变为满目疮痍的废墟。

他不得已卖血,才换回来一砖一瓦,重新为家人搭建起温暖的庇护所。

许三观的故事跌宕起伏,却并不令人感到陌生。

无数奔波劳碌的普通人,都在经历他吃过的苦,走着他走过的路。

在成年人的世界,原来你我都是许三观。

1

许三观是个流水线工人,父亲早逝,母亲跟人私奔,没给他留下任何家底。

他辛辛苦苦地上了三年班,收入勉强满足温饱,没啥存款,已是成家的年纪,也没人愿意上门说媒。

有一回,他到乡下看望四叔,偶然听说身子骨结实的村民,卖一次血就能挣35块钱。

为了早日张罗自己的婚事,他跟着同村的根龙和阿方,去医院卖了第一次血。

攥着一叠红红绿绿的钞票,许三观走起路来都有了底气。

他用这笔钱,娶回了漂亮又能干的“油条西施”许玉兰。

婚后十年,他们相继生下三个儿子,取名为一乐、二乐、三乐。

一家五口的日子算不上宽裕,却也幸福安稳。

只可惜,岁月静好并不长久,起起落落才是人生常态。

一乐九岁那年,为了替弟弟们出头,砸伤了方铁匠儿子的脑袋。

事后,方铁匠将儿子送进医院,气冲冲地找许家索要一大笔医疗费。

许三观拿不出钱来,方铁匠便闯进门来翻箱倒柜,搬走了他家所有值钱的东西。

就这样,他和妻子省吃俭用十年,一寸一寸填满的家,顷刻间就变得空空如也。

看着崩溃痛哭的妻儿,许三观抓耳挠腮,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卖血。

这是他时隔多年,第二次卖血。

抽掉的两大碗血,让他换回了一屋子家当,以及家人们的笑脸。

可他刚解决完人祸,水灾、荒年又接踵而至。

粮食短缺,米价疯涨,许三观一家只能靠喝稀粥过活。

他们面色发灰,紧接着瘦了一大圈,最后连大声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就在孩子们饿得奄奄一息时,许三观坐不住了。

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去医院苦苦哀求,卖出了第三次血。

换回的钱,让他们偶尔能吃上几顿饱饭,苦苦撑到了荒年的结束。

几年后,儿子们长大成人,一乐、二乐去农村插队,三乐在城里机械厂上班。

一乐受不了高强度的劳动,不到半年就变得面黄肌瘦。

为了给他补补身子,许三观背着家里人,再一次偷偷跑去卖血。

一个月后,许三观的身体还没恢复过来,二乐生产队的队长又要来家里吃饭。

他担心招待不周,回头二乐会被穿小鞋,只好铤而走险,又进了回医院。

短时间内连卖两次血后,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他手脚哆嗦,心脏乱跳,一觉从晚上睡到第二天下午,才稍稍缓过劲来。

此时,他听说第一次带自己卖血的阿方,因频繁卖血败坏了身子;

根龙则在一次卖血后,突发脑溢血,当天便抢救无效而去世。

许三观心里一阵后怕,独自蹲在墙角痛哭一场,发誓再也不轻易卖血。

然而,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无声息地逼近他的生活。

一乐回乡后,浑身无力、高烧不退,被确诊患了严重的肝炎。

小城的医生束手无策,劝许三观赶紧将一乐送到上海的大医院。

可一贫如洗的许三观,上哪儿去弄一大笔医药费和路费?

情急之下,他抛开自己发过的誓,决定用一身的血,换回儿子的命。

他让妻子先坐火车送一乐去上海,自己则乘船绕远路跟上他们。

一路上,每到一个码头,他就强迫自己喝下大量的水,然后去找当地的医院卖血。

每卖一次血,他的身体就虚弱一些,最后甚至因失血过多,晕倒在了医院大厅。

医生听说他十天内连卖三次血,撂下一句:亡命之徒。

但一无所有的他,面对这一家人的安危,除了豁出性命,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身上的血,就是他与命运谈判的筹码,是他救回儿子的唯一希望。

这就是成年人的沧桑,哪怕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也要佝偻着身躯,支撑起一个家。

2

书里前前后后,许三观一共卖了11次血。

但他没有一次是为了自己。

人生在世,谁都不免会被命运露出的獠牙,吓得卑躬屈膝,连连后退。

许三观的身后无依无靠,唯独能让他依靠的,只有身上流淌的鲜血。

天灾、人祸、疾病,如水蛭般吸干了他的生命力,把他变成了随时可能被狂风折断的枯枝。

有人劝他:“你把力气卖没了,热气也卖没了,要是再卖血,你就是卖命了。”

可如果不是被命运逼上绝路,谁会傻到连命都不要?

领着许三观去卖血的根龙和阿方,也有相似的悲惨经历。

根龙因贫穷迟迟娶不上媳妇,阿方多年跟一家老小挤在破房子里。

他们没日没夜地耕作,用尽力气挣来的钱,却仅够填饱肚子。

他们浑身上下最值钱的,就只有血。

只有一次次冒险去卖血,他们才有资格娶媳妇、盖屋子、养孩子。

许三观乘船去上海时,遇见过一位靠种地、养猪维生的老人。

多年前,老人的儿子生了场大病,急需动手术。

他也只能卖掉身上的血,换来医药费,把儿子从鬼门关前拉回来。

还有好心让许三观搭船的来喜、来顺兄弟,勤勤恳恳养蚕、卖蚕茧。

他们运送一船蚕茧,来回需要大半个月,但收入不过一人三元钱。

为了过得更体面,更轻松,他们同样拿身上的血,与命运做了交换。

这些人都和许三观一样,只是简单地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而书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许三观呢?

面对苦难的围追堵截,我们不敢停下,也不敢喊累。

直到耗尽体力、精力与心力,我们才能从命运手中,争取到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生存的压力、家人的幸福、美好的愿景,逼迫着我们一点点掏空自己。

哪怕明知付出与回报,未必能成正比,我们也顾不上计较得失。

因为在翻云覆雨的命运面前,每个囊中羞涩的普通人,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你必须割舍掉一件件珍贵的东西,才能换来一步步向上的台阶,战战兢兢地走出万丈深渊。

3

作家索福克勒斯说:“命运的威力真可怕,不是金钱所能收买,武力所能克服,城墙所能阻挡,破浪的黑船所能躲避的。”

命运就是如此冷酷而贪婪,不把你洗劫一空,绝不会善罢甘休。

当你经历过一轮又一轮苦难的毒打,就会发现在这世上,原来人人都是许三观。

只不过,许三观卖的是血,我们卖的是命,是身体,是时间,是脸面,甚至是灵魂……

32岁的男子朱建峰,连续加班多日,累倒在了办公室。

即使被连夜送进医院抢救,他的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

原来,他早就被查出心脏有问题,需要尽快做手术。

可好不容易升职加薪的他,生怕耽搁了工作。

万一工作没了,他怎么照顾老家的父母,攒够买房的首付?

为了早日买房,他决定卖掉自己的健康,将身体抵押给了命运。

他搁置了手术,继续没日没夜地加班,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病痛袭来时,他也想过停下来休息。

但转念想到下个月的奖金,他又咬牙劝自己再坚持坚持。

到头来,工作稳定了,买房的钱有了,那个尽全力打拼的家,他却再也没有机会住进去。

女孩杨玉金,19岁就进厂做焊锡,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在这里,只要转动的履带没有停下,所有人就都不能休息。

每天一大早,杨玉金就和同事们来到工位上,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

而留给他们吃饭、休息和上厕所的时间,加起来不过半个小时。

有人不小心划破手,鲜血汩汩地往外流,也只能简单包扎一下,一分钟都不敢多耽误。

他们的愿望很朴素,不过是想让自己有口饭吃,给弟妹交上学费,在老家盖间新房……

可他们一穷二白,身无所长,唯一能与命运抗衡的武器就是时间。

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卖掉自己的时间,把自由换成了柴米油盐。

一个自称为“青青”的男人,曾在网上引发热议。

他白天在小区里当保安,晚上却换上开衩旗袍,在商场门口跳舞卖艺。

有人嘲讽他“辣眼睛”,有人指责他“博眼球”,还有人替他感到尴尬。

然而,当一个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时,哪还有心思在意旁人的看法?

他的母亲身有残疾,父亲干活时又摔伤了身体,一直瘫痪在床。

面对沉甸甸的生活重担,所谓的自尊心,远不如兜里的钱来得重要。

为了让父母过得好一点,他卖掉自己的脸面,为生活豁出了全部。

在鄂尔多斯煤场,有一位重卡女司机隋金荣。

她年轻时喜欢倒腾布艺,在一家服装厂上过班。

可家里有老人、孩子要养,丈夫便找她合计,一起开重卡拉煤。

头一回看到大卡车时,她心里一阵阵发怵,握着方向盘的手也直哆嗦。

在路上的颠簸、频繁的装卸煤,时常让她腰酸背痛。

一次翻车事故,更是令她不慎摔断尾骨,休养了十个月才痊愈。

无数个难熬的日子里,她一边咬牙死撑,一边盼着还完买车的债就转行,去做自己喜欢的布艺。

可债还没还完,丈夫就提出了离婚,把两个孩子和一堆烂摊子都丢给了她。

为了扛起责任,她卖掉自己的灵魂,放弃曾经的喜好,硬着头皮继续上路。

那双做针线活儿的双手,逐渐被风霜摧残得无比粗糙;

那个原本清秀柔弱的她,也被苦难打磨成了旁人口中的“女汉子”。

只有她亲手缝制的粉色帘子,安静地挂在卡车上,纪念着她过去的愿望。

想起张爱玲的一句叹息: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

人这一辈子,就是扛着痛苦,踩着荆棘穿行于世间。

没有人不想健康、自由、体面地活着,不想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只是生活太过冷酷无情。

紧追不舍的苦难,在我们身后挥舞着鞭子,一旦跑慢了,停下来,你就会被折磨得皮开肉绽。

有时候,除了拿出全部力气跟命运交换,我们真的别无它法。

只有付出你拥有的一切,一关又一关地闯下去,你才不会轻易被生活撂倒。

故事的最后,许三观的儿子们相继成家立业,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过起来。

有一回路过医院时,许三观突然想起,自己已有十一年没卖过血了。

多年来,他始终在为家人、为孩子而活,从没为自己活过。

于是,他决定为自己卖一次血,拿换来的钱吃顿大餐。

医院却将他拒之门外,嘲讽道:“你这么老了还要卖血?谁会要你的血?”

是啊,为了这个家,他耗尽大好华年,卖掉大半条命,早已狠狠榨干了自己所有的价值。

而身为普通人,谁不是燃烧自己的血和肉,卖出自己的轻松与快乐,才能换来衣食无忧?

世界就像一个天平,你想拥有任何一件东西,都要为它付出相应的代价。

但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一个人所受的苦难与收获的幸福,往往是成正比的。

为碎银几两的慌张奔波,会抵消纷沓而至的账单,换来一份体面的生活;

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辛劳,能兑现成其乐融融的美好,换来一个温馨的家庭;

为工作、学习苦熬过的日夜,也终将化为你的成长,换来一个光明的前程。

成年人的世界如同沙漏,这一边流失的意气风发,都变成了另一边增长的平淡安稳。

熬过千锤百炼的痛苦,扛住千斤压顶的沉重,能在风雨中庇护住所爱之人,就是平凡世间最了不起的英雄。

点个赞吧,愿每一个用力生活的人,都会被命运温柔以待。

发布于:安徽

转载注明:《许三观卖血记》:我们都是许三观,只不过卖的不是血

本文来源:https://www.xwpdw.com/7JBHHJgWjUxx.html

上一篇:异性相处,如何确定一段关系值不值得?
下一篇:所有人都知道宫尚角的弱点是宫远徵……

TAG   :三观 只不过 不是 我们 

新闻推荐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