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wpdw.com--育儿】
瓜妈说:
我是平复了很久的心情才来写这篇文章的,第一次看到#留学生因生活费不够辱骂父亲#的热搜时我是不敢相信(或者说不愿相信)的。
23岁的女生在西班牙留学,爸爸询问女儿一笔信用卡消费,并嘱咐尽量把每个月的花费控制在1万左右,自己压力也很大,女儿十分不满。
但女儿随后把自己和父亲的对话晒出来,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辱骂父亲:“死妈的祁某某,用了50欧元大清早跟我吵架,恶心玩意儿”。叫嚣:老家伙,养不起本仙女当年就别生啊,什么**。
对于生养自己的母亲,她称之为“160斤的疯母猪”,语言恶毒到恨之入骨的地步。
她还把父亲的姓名、单位、电话公布出来,邀请网友网曝自己的父亲,可以领取自己的果照福利。
就算是这个父亲自己舍不得吃的牛排,留着给女儿;就算自己在家小米粥就青菜,供女儿留学。这在女儿看来只是“卖惨”而已!
后来终于等到这个23岁的女生出来道歉,说起因是一场误会,已经和家人和好了。只想问一句:如果不是你的父母,还有“和好”这个可能吗?
这件事已经不算是“新闻”了,我之所以想拿出来跟大家聊聊,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妈妈,设身处地想一想,当初怀里那个软糯可人,血脉相连的娃养成了一个一言不合就辱骂自己的娃,能不心痛吗?这已经不是“不懂事”“家教不好”,而是三观尽失。
育儿这份责任,不是把他养大这么简单,而是好好养大成为一个人,而不是把他养大了去祸害别人(包括自己的父母)。
01
为什么掏心掏肺对孩子好,却养出了“白眼狼”
我们不知道女孩的父母生二胎是不是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新闻里的女孩还有一个妹妹),但可以确定一点:她感受的爱和父母给她的爱是严重不对等的,这份情感是“堵塞”的,不流动的,没有被感知到的。所以即使这个父亲倾其所有(一万三的工资,给女儿转过去一万一),在女儿那里还是被说成“北大毕业,不愿供女儿读书”。
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跟父母的物质付出多少没有太大关系。
我想起那个生活在河南周口农村的“留虾女孩”张笑笑(校长是个80后,为这个农村小学的孩子们操心到白了头发,经常自掏腰包为孩子们改善伙食,他的故事传开后,有记者去学校采访,拍到了这段视频)。
记者发现有个女孩把盘子里所有的米饭和菜都吃得干干净净,唯独留了4只油焖大虾在盘子的一角,记者询问她为什么不吃,她羞涩地笑笑说“一会儿再吃”。
记者带着好奇继续问是不是不喜欢吃?
她轻声答道:留给俺妈吃的。
这个视频我每次看都会被孩子眼睛里的光和脸上的羞涩又温暖的笑容打动。
校长把自己碗里的虾夹给张笑笑,原来笑笑的妈妈身体不好,春节的时候做了个手术,这不是她第一次给妈妈留吃的,学校发的牛奶、鸡蛋、水果,她经常留给妈妈。
张校长说:她自己其实很想吃,但是她觉得更要分享给自己的妈妈。
你们看,孩子的“懂事儿”不分年龄。心里有爱的孩子,即使是8岁,她也知道怎么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妈妈的爱,可心里没爱的人,即使是过了18岁,她也不觉得自己应该体谅父母的不易。
02
孩子的自私是从哪里来的?
做父母的,真的不能太卑微。当父母的“跪着给孩子付出”,等孩子长大的时候,他也只会弯着腰接受接受别人的施舍。我就想说不要对孩子太好,好到没有自我,就是会被孩子一边依赖一边嫌弃。
怎么叫“跪着给孩子付出”呢?就是孩子的需求大于一切,其他人的需求都不重要。
我们小区有个娃,虽然已经上了幼儿园中班,但每天中午妈妈还是接回来睡午觉,娃从小班开始已经习惯了“半日制”的幼儿园生活,我之所以对这个娃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在小区的比较“出名”,大孩小孩都得让着他,妈妈常常“责备”这个孩子“不懂事”,让其他孩子多包涵。久而久之,大家对这孩子果然很客气,变成了敬而远之。
不习惯在学校午睡就接回家,看起来是心疼孩子,让娃在家午睡踏实,但实际延长了他适应集体生活的节奏;总让别的小朋友让着自家娃,看起来是孩子没受委屈,实际上就是减少了和其他小朋友自然相处的机会,削弱的是娃自己的社交能力。
孩子确实会不懂事,提出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要求,我们就需要帮他理清这种边界感,父母不是孩子的仆人,贴心的照顾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亏欠。这个边界感不是他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娃一天天从身边人身上习得的。
03
亲子关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
别事事全包,给孩子回馈和表达的机会,从不足挂齿的日常小事开始。
不想养出一个理直气壮啃老的孩子,就得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依靠孩子。
反正我从瓜瓜身上看到,适时在孩子面前表现“弱小”的一面,非常能激起孩子“强大”的一面。小时候带他出门,他如果一溜烟跑不肯让我牵着手过马路,我就跟他嚷着:哎呀,马路上车好多啊,我害怕,你牵着我手吧。这可比我喊“瓜瓜,你慢点走,小心车多”有用太多了。
还有,别吝啬给孩子为别人付出的机会。小时候瓜奶奶拖地他跟着学得有模有样,我就专门多买一套清洁工具放家里,想干就让他干,干的时候我就狠劲儿夸,后来入手了洗地机,瓜瓜拖地的次数比瓜爸还多,在这些家务事上我和瓜爸真是不心疼孩子,乐得轻松还让娃收获颇丰。
还有就是经常对孩子说“谢谢”,“谢谢你”比“你真棒”更有力量。
谢谢你给我开门。
谢谢你给我拿水杯。
谢谢你给我准备礼物。
谢谢你告诉我这么多心里话。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和肯定,他对父母的依赖是信任而不是简单的服从,人嘛,只有在信任的人面前才会回馈尊重和爱,这种情感的流动是因为彼此之间是“合作”,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也不是委曲求全的付出。
瓜妈最后说:
我说“不要对孩子太好”,是想让更多已经处于忙碌中的妈妈给自己和孩子都留一些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去理解“合作”“贡献”“尊重”“回报”。
我知道当妈后总是怕自己做得不好,给孩子的爱不够,花在娃身上的心思比花在自己和老公身上的总和还要多。但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从父母的生活里慢慢剥离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有他自己该习得的能力:1岁时怕他学走路摔倒就总是抱着,2岁时走路不稳就担心是娃发育慢;4岁时娃要自己洗碗你怕他着凉,6岁时你又看娃吃完饭葛优躺懒得不像样,想学的时候不给机会,不会做的时候被数落,娃的节奏总是和大人期待的节奏不一样,那撂挑子的时候就是他理直气壮啃老的时候。
对孩子好一点,我们永远在背后给孩子做后盾;不要对孩子太好,孩子的路还是得孩子自己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